布加迪造了辆新超跑,硬顶敞篷之争,收藏家到底想要啥?
布加迪最近搞了个新活儿——推出了叫Brouillard(图片)的定制超跑。这车听着陌生,但其实跟他们家另一款W16 Mistral敞篷车长得挺像,就是把敞篷改成硬顶了。说白了,就是把人家现成的设计拿过来改改,再加点个性化元素,然后卖个天价。不过仔细琢磨,这里面还真有点意思。
这车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定制”,布加迪专门成立了个叫Program Solitaire的部门搞这事。简单说就是有钱人掏钱,设计师照着需求改。这次Brouillard车顶装了全景天窗,前轮后边还有个碳纤维风刀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车名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“个性化”吧。不过我寻思,碳纤维玩意儿不都该是整整齐齐的吗?非要写手写体,会不会显得low?
动力系统倒是没变,还是那台8.0升四涡轮W16发动机,1600匹马力,跟以前破纪录的Chiron Super Sport一个配方。但你让这玩意儿装上全景天窗,空气阻力会不会变大?跑得再快也得耗更多油啊。现在欧洲不是又要收碳税了吗,这种大排量车以后怕是要更贵。布加迪这波操作,到底是在赌未来还是趁现在多赚点?
内饰方面,车主居然要求绿颜色为主,还往座椅靠背上绣马图案。据说是客户家族徽章里有马,所以设计师就照着做了。这让我想起2019年布加迪出的La Voiture Noire,那车是根据藏家要求把经典车型改成了GT风格,结果被骂抄袭。现在这辆Brouillard会不会也有人觉得“不伦不类”?毕竟硬顶和敞篷的定位本来就不一样,硬要混在一起,到底是为了个性还是凑数?
有意思的是,布加迪现在主打“独一无二”定制,但限量也就生产一辆。这种车不光是买车,还得花钱买身份。听说中东有个石油家族买了这车,还要求加个“能升降的香槟冷藏架”。这就有点搞笑,有钱人到底是在开车还是在展示钱?不过换个角度想,这种需求不就正好给布加迪提供了生存空间吗?反正他们也不指望走量,就靠这极少数客户续命。
现在超跑市场电动化越来越快,像Rimac这些新品牌都搞纯电定制了。布加迪还在死磕燃油机,可能觉得大排量声浪才是灵魂。但问题是,2025年欧盟又要严控碳排放了,到时候这些大排量车还能不能合法上路?布加迪是不是在赌自己能靠“极低产量”豁免?比如每年只造十几台,像法拉利Icona计划那样。
其实布加迪的定制服务本质就是“卖故事”。他们把车造得越特别,客户就越觉得值钱。就像这辆Brouillard,绿碳纤维内饰、手写车名、家族徽章,都是在给车加“唯一性”标签。但说实话,这种东西普通人看了可能只会觉得“贵”,倒是收藏家们就爱这种“别人没有我有”的虚荣感。
最近《极速车王2》电影热映,又掀起一阵经典超跑热潮。布加迪这时候推出复古设计,时机倒是抓得准。不过硬顶敞篷的混搭看着怪,会不会让人觉得是“为了定制而定制”?像前脸的马蹄形格栅和尾灯设计,虽然经典,但和硬顶结合起来总觉得别扭。
说到底,布加迪现在就是在玩一场“对抗量产化”的游戏。他们用手工制作和个性化服务对抗特斯拉的流水线生产,但问题是,当AI都能生成设计图、3D打印能降低定制成本时,这种小作坊模式还能维持多久?再过几年,也许连布加迪都得被迫“与时俱进”,推出电动定制款。
不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这些超跑就跟天上星星似的,看着漂亮但够不着。倒是觉得布加迪这种“为少数人服务”的模式挺有意思——反正他们也不指望赚咱们这些穷人的钱,专心给富豪们造“行走的艺术品”就行。至于这车到底能开多久,或者香槟冷藏架实际用处有多大,可能根本没人关心吧。
现在就看布加迪能不能继续把“独一无二”玩下去了。毕竟当连劳斯莱斯都在搞虚拟车模、数字孪生的时候,布加迪如果还守着老一套,怕是早晚得被淘汰。不过他们要是真能把W16发动机和电动系统结合起来,说不定又能整出个新花样来。
